刘雯最近又上热搜了。
她站在镜头前,一脸疲惫地说:对不起,我错了,我上诉了。
这句话一出口,弹幕就炸开了锅。
她又怎么了?
被逼急了吧!
是的,这不是第一次,也不是最后一次,刘雯为了一群她甚至可能不认识的人,选择了硬刚到底。
时间倒回到2024年8月,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下午,刘雯刷着手机,看到了一条关于外卖骑手的帖子。
帖子里描述了一位骑手因为配送时间太紧,在送单途中出了车祸,但即使受伤,他第一反应竟然是爬起来送单。
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刘雯的神经。
随后,她发了一段视频,替骑手鸣不平:700万外卖骑手的权益在哪里?
高额配送费背后到底谁在赚钱?
这段视频瞬间引爆了网络,播放量飙升,评论区更是炸得停不下来。
有人点赞,说她是外卖骑手的代言人;也有人劝她:小心点,这种事不是谁都敢碰的。
果不其然,麻烦真的找上门了。
她的视频先是被删除,接着账号被禁言,甚至有人给她打电话威胁。
事情越演越烈,最后,某团直接将她告上了法庭,理由是损害商业信誉,索赔50万元并要求公开道歉。
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刘雯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告了。
法院说:公告通知了啊!
但问题是,公告贴在哪里了?
墙角的某个小黑板上?
还是她压根看不到的地方?
一个有400万粉丝的公众人物,主页公开了联系方式,居然没有收到传票,直接就被判赔。
这让人不得不怀疑,程序正义在哪里?
刘雯的道歉视频发布后,网友们议论纷纷。
有支持的:她有勇气,替老百姓说话。
也有冷嘲热讽的:赔钱就完了,别瞎折腾。
可谁能想到,这段道歉背后藏着多少心酸和无奈?
她被禁言了一个月,那种窒息的感觉,让她不得不低头,但这并不代表她认输了。
于是,这一次,她选择了上诉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她在视频中揭露的那个惊天账本。
一个简单的外卖订单,消费者支付了84元,看起来还行,对吧?
结果商家到手的只有9块多!
平台的配送费抽成、满减补贴、佣金分成……层层扒皮,最后骑手和商家两头受气,平台赚得盆满钵满。
难怪网友会吐槽:这不是一鱼多吃,这是榨干最后一滴血啊!
这个事儿很快就成了热点,不仅普通网友炸锅,连一些商家和骑手也跳出来现身说法。
我们一个月辛辛苦苦干下来,赚的钱还不够养家糊口。
一个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订单利润表,上面清楚地写着:每单收入7.5元,成本10元,直接亏损。
看到这些数据,谁的心能不凉?
然而,这件事的重点并不仅仅是账本上的那些数字。
它背后揭示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问题:平台看似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,实际上却把风险和成本都转移给了商家和骑手。
而当有人站出来发声时,迎接她的不是掌声,而是封杀和诉讼。
这种现象,换谁看了不觉得荒唐?
当然,刘雯的上诉不只是为了自己。
她说得很清楚:为众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。
这一句话让很多网友动容。
评论区有人说:她说出了我们不敢说的话。
还有人感慨:有多少人因为害怕被捂嘴而选择沉默?
更有意思的是,关于刘雯事件的讨论还引发了一场网络狂欢。
有人调侃她成了2025年的成语刘雯道歉;也有人讽刺平台的高效:骑手摔倒了,立马爬起来接单;商家亏钱了,平台还在收佣金。
这些看似搞笑的段子背后,却隐藏着沉甸甸的现实。
那么,这件事最后会怎样收场?
目前还没人知道。
但可以确定的是,刘雯的上诉已经引起了更大的关注。
这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,而是无数打工人的心声。
从商家到骑手,再到消费者,大家都在期待一个公正的结果。
所以问题来了,你怎么看?
你觉得刘雯的上诉会改变什么吗?
她的努力能否推动行业的改变?
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!